欢迎访问

三农投资信息网

您的位置: 首页 > 公益活动

水稻如何防高温热害,指导意见来了

时间:2024-12-04 来源: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  作者:佚名

  

  出梅之后,全省气温急剧回升。据省气象局消息,近期全省以高温晴热天气为主,省内大部分地区均出现35℃以上的高温,超过七成的县市最高气温在37℃以上。当前湖北省大部分中稻处于孕穗期,再生稻头季进入灌浆期,持续高温将极大影响幼穗分化和灌浆结实,导致穗粒数减少、结实率降低,影响产量和质量。为降低高温热害对在田水稻的不良影响,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、省水稻大面积单产提升专家组提出技术指导意见。

  蓄好水源,以水调温。田间保持充足的水源对减轻高温热害有显著作用,对处于分蘖至拔节期的水稻,可通过定期灌“跑马水”增加田间湿度,对处于孕穗至抽穗扬花期的水稻,田间保持8—10厘米深水层,可将冠层周边温度下降2℃左右,有条件的地区可采用“昼灌夜排”的方式,可有效减轻高温热害对水稻生长的影响。

  施好苗肥,做好田管。通过追肥和叶面喷肥的方式,可有效增强植株耐高温能力,减轻高温热害伤害。对处于孕穗至抽穗扬花期的中稻,根据受害情况,可增施3-4公斤尿素作穗肥,促进颖花分化,避免叶片因高温强光热害“早衰”,同时叶面喷施0.2%磷酸二氢钾+营养液肥+植物生长调节剂的混合溶液,为叶片增加营养,提高植株抗性。前期长期受淹同时叠加高温热害较严重的田块,可及早割茬蓄留再生稻,通过增加低节位腋芽萌发,减少产量损失。

  做好防治,减轻病虫害。近期,随着台风“格美”向内陆挺近,预计我省将迎来一次大范围降雨天气,台风降雨天气有利于田间“两迁”害虫和病害发生,前期病虫害防治力度不足,有可能造成雨后田间病虫害偏重发生,酿成“灾后灾”,要强化病虫情测报,在降雨前提前做好病虫害防治,重点防治稻飞虱、稻纵卷叶螟、稻瘟病、稻曲病和纹枯病,控制病虫害发生范围,雨后及时提高防治次数和力度,加大专业化统防统治覆盖范围,提高绿色防控水平,减少病虫害造成的产量损失。


原文链接:http://www.moa.gov.cn/xw/qg/202407/t20240729_6459883.htm
[免责声明]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,仅供学习交流使用,不构成商业目的。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如涉及作品内容、版权和其它问题,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,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。
三农项目简介 本网招聘 本网概况 联系我们 会员服务 免责声明 网站地图 投稿服务